科技成果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技成果 专著
专家团队
A TEAM OF EXPERT
  • 金万昆

    金万昆,男,汉族,193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水产养殖专业大专学历,研究员,全国劳动模范。现任宁河县芦台镇换新街党支部书记、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场长、农业部天津鲤鲫鱼遗传育种中心主任、宁河县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曾任宁河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农学院客座教授,天津市水产学会理事和宁河县水产协会名誉理事长。

    自195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产养殖和淡水鱼类人繁育种工作,1957年带领渔民组建“换新渔场”。1958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1959年为河北农业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1960年主持白鲢鱼人工孵化成功,成为“我国北方四大家鱼人孵成功第一人”,建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人工孵化生产鱼苗的专业制种场家。1988年以来先后引进建鲤、彭泽鲫、方正银鲫等进行培育、亲本选育、苗种生产和推广,使该场成为中国北方鲤鲫鱼主要生产场家。研究紫光动物营养液,年生产50吨,推广本市及河北、辽宁等地区。研制防治鱼类寄生虫、细菌性、暴发性鱼病的中草药配方,研制出中草药配方30余个,年实现效益10万元。先后培育出黄金鲫、津新鲤、津鲢、芦台鲂鲌、红白长尾鲫、蓝花长尾鲫、墨龙鲤和乌克兰鳞鲤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淡水鱼类新品种。研制了10多项技术发明专利,其中有10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近十年来,主持了600余项自选淡水鱼类育种试验项目,其中目间4项、科间93项、亚科间190项、属间155项、种间2项、种内66项、其它90项,涉及2个目、4个科、7个亚科、18个属的65个品种,获得295种有生命力的后裔。框鳞镜鲤与团头鲂等5个亚科间杂交组合,获得大量生命力强、可进一步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材料,这是对目前世界上报道的鱼类杂交育种中,亚科间杂交不能获得生命力后代的遗传学理论的突破。同时,还攻克了杂交亲本繁殖时间不同步的技术难关,解决了鲤鲫杂交不育和杂种子代多种倍数体的检测技术等问题,从中培育出30多个有经济和理论研究价值的育种材料。

    近几年来,还主持了多项省部级科技攻关和推广项目。完成了科技部“国审新品种津新鲤苗种产业化配套和商品鱼养殖技术的推广与示范”项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建鲤F6、彭泽鲫F6选育”项目、天津市“俄罗斯鲤引进的考种”项目、天津市农委“中华胭脂鱼、圆腹雅罗鱼新品种引进繁育”项目。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完成了“镜鲤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项目、天津市科委“淡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项目,天津市科委“德国镜鲤抗病品系选育和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天津市农委“乌克兰鳞鲤良种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推广”项目等。2009年4月,天津市科委批准的市科技重点支撑项目“天津市淡水养殖鱼类育种技术平台建设”。

    在一、二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出版了《淡水养殖鱼类种质资源库》、《淡水鱼类远缘杂交试验报告》、《淡水鱼类远缘杂交种染色体图谱》和《淡水鱼类远缘杂交种胚胎发育图谱》4部专著。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先后3次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2次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2次被授予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还荣获天津市科委第三届天津市技术市场金桥奖个人奖、宁河县重大科技成就奖等荣誉。009年承担“天津市淡水鱼类育种技术平台”建设等重大项目。2010年获天津市宁河县首届重大科技成就奖。在国家一、二级学术刊物和其它刊物上,发表论文24篇,出版专著《淡水鱼类远缘杂交种染色体图谱》、《淡水鱼类远缘杂交实验报告》和《淡水养殖鱼类种质资源库》,受到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他主持的“建鲤”推广项目获市科协“金桥工程”奖;观赏鱼和食用观赏鱼培育,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淡水鱼类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黄金鲫”获天津市首届农产品金农奖。

  • 沈俊宝

    沈俊宝,1932年1月5日生,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原籍江苏省无锡县港下乡。1950年在上海水产专科学校毕业,同年参加工作,1956年6月考入上海水产学院养殖系,1960年6月毕业。先后历任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技术员、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获中华农业科教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功勋科学家。从1987年至1995年先后获黑龙江水产系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先进工作者、黑龙江水产系统、黑龙江省政府机关党委优秀党员称号、黑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沈俊宝同志从1973年至1999年先后主持“六五”“七五”“八五”国家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863”项目和国家经委、农业部、黑龙江省和中国水产科学院项目。“黑龙江水系鲢、草鱼原种收集和考种”“主要养殖鱼类繁殖体系研究”、“鱼类良种选育技术—银鲫、黑龙江野鲤和散鳞镜鲤”、“鱼类杂交育种定向定量因子关系规律基础理论研究”、“黑龙江银鲫种质遗传基础理论研究”、“鲤鱼当家品种培育研究”、“德国镜鲤开发利用研究”、和国家“863”项目“北方鲤鱼基因工程育种研究”等10余个项目。在这些项目研究中,他首次发现我国具有雌雄发育特性的银鲫种群,且与前苏联和日本报道的单化型银鲫不同,该银鲫种群中具有雌、雄两性,且都是三倍体,首次提出了我国的两性型雌核发育银鲫种群,查清了黑龙江水系银鲫种群的地理分布等。在鲤鱼的遗传育种研究中,发现了黑龙江水系野鲤存在抗寒因子,用它与其他鲤鱼杂交可以大大提高鲤鱼的抗寒能力,并培育出越冬成活率达到85%以上的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和鲤鱼新品种;同时发现了用生活在云南省湖泊中上层柏氏鲤与其他鲤鱼杂交可以提高鲤鱼的起捕率,由原来二网起捕率仅为30%提高到85%以上。在鲤鱼高产品种选育上,他运用杂交、回交和雌核发育技术选育出比原养殖品种生长快15%以上和抗寒的松浦鲤新品种,该品种已成为黑龙江省的主要养殖品种。在高技术“北方鲤鱼基因工程育种” 研究中与中科院动物所合作,成功的从大麻哈鱼中提取出生长激素基因,从鲤鱼中提取出启动子,并将两者融合基因注射到鲤鱼受精卵中,获得了一批转全鱼基因的鲤鱼,同时从中筛选出生长快的转基因鲤鱼,其中一尾比一般鲤鱼生长快80%以上,上述成果,都先后通过了国家鉴定。

    由他主持完成的“黑龙江鲫鱼种群遗传特征及生产应用”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松浦鲤的选育与应用” 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及生产应用”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松浦银鲫的选育及生产应用” 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德国镜鲤的开发利用” 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工程鲤鱼” 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沈俊宝同志先后开发、培育的鱼类新品种有:方正银鲫、松浦银鲫、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德国镜鲤选育系、兰色鳞鲤和松浦鲤等6个。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农业部批准推广的品种有:方正银鲫、松浦银鲫、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德国镜鲤选育系和松浦鲤等5个。

    沈俊宝同志特别注重将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编辑出版,共发表论文及著作10余篇。其中:黑龙江方正银鲫雌核发育的细胞学初步探讨(动物学报,1983年)、方正银鲫和扎龙湖鲫体细胞精子DNA含量及倍性的比较研究(动物学报,1983年)、黑龙江银鲫群体三倍体雄鱼的核型研究(遗传学报,1983年)、黑龙江主要水域鲫鱼倍性及其地理分布(水产学报,1983年)、新品种高寒鲤的选育(水产学报,1997年)、柏氏鲤、镜鲤和红鲤及其杂种F1 主要形态学性状遗传的比较研究(遗传学报,1987年)、黑龙江不同水域野鲤主要形态学性状的比较研究(动物学报,1994年)、黑龙江水系16种鱼类的染色体数及组型的初步研究(动物学研究,1984年)。发表的专著有:黑龙江银鲫(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2年)、鲤鱼育种研究(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0年)、引进水产优良品种及养殖技术(金盾出版社)、鱼类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大百科全书(负责鱼类遗传育种、鱼类条目编写,2007年)等。

    沈俊宝同志,从1990年以来先后被聘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农业部全国良种审定委员会每一届、第二届委员,农业部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等。

    沈俊宝同志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为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建设和培养了一支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于一体的鱼类遗传育种研究队伍,由原来的3人发展到20余人,这支队伍能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高技术国家“863”项目和省、部委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能承担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沈俊宝同志在承担“六五”“七五”“八五”国家攻关项目中将节约下来的科研经费建设了“细胞遗传”“生化遗传”“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4个实验室,装备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并由此建立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沈俊宝同志从2000年退休后,受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协助工作4年,2002年受聘天津换新水产良种场定期指导工作至今。

  • 王民生

    王民生,男,汉,1936年2月7日生,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王士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员。

    1950—1956年在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初中七级2班及高中二级1班读书。毕业后,考入山东大学(后分校为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1960年毕业。毕业后,考入该学院硕士研究生班,1963年毕业。毕业后,分配到水产部长江水产研究所(南京)工作。1971年调至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工作,1981年调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工作。1997年2月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退休。现任农业部天津鲤鲫鱼遗传育种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工作经历:从事水产科技信息研究和管理工作30余年,是我国最早从事水产科技信息研究的专家之一。曾任中国农林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水产情报室主任、中国水产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情报学会常务理事、渔业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图书情报专业委员会主任、名词审定委员会常委主任、北京水产学会理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日本图书馆情报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和《中国水产文摘》主编等。

    王民生1963年开始从事水产科技信息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国内外水产科学技术进展和动向。六十年代的主要研究报告有《日本的工业废水对渔业生物影响的研究》等;七十年代的主要报告有《国家渔业管理的现状和任务》、《新技术革命对渔业的影响》等;八十年代的主要报告有《日本发展栽培渔业的措施和前景》、《日本渔业资源利用的主要经验》等;九十年代的主要报告有《国外水产养殖增殖业前景预测》、《日本沿岸渔业的政策》等。1981年来,攻取得研究成果十余项,发表论文30预篇,译文450多万字。

    2004年,王民生考证了秦始皇寻找的长生不老药(其实是海带),破解了一个千古之谜(见《徐福文化交流》2005)。

    王民生主编的学术著作有《日汉水产词汇》(中国科学出版社)、《紫菜生产及其质量》(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商品大辞典——水产品分册》(中国商业出版社)等11部;参编的学术著作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业卷》(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水产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十余部。

    在职期间,组织和协调了全国水产院校、省(区)级水产研究的单位的信息力量,培训了人才,形成了网络;水产科学院实现了科技信息刊库一体化。先后为国家组织审定了水产科学名词5000余条;制定了6个分支学科的标准名词术语;恢复和创造了4个水产科技刊物;与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工作联系和资料交流,使我国水产科技信息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获奖项目:
    • 1982年获农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
    • 1983年获农业部科技改进三等奖;
    • 1986年获农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情报二等奖;
    • 1989年获全国检索刊物三等奖;
    • 1992年获全国优秀水产报刊一等奖;
    • 1993年获全国检索刊物三等奖,同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
    • 1994年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技术进步二等奖,同年获中国专家委员会专家证书;
    • 1995年获全国检索刊物二等奖;
    • 1996年获全国科技信息系统先进工作者证书。
    • 2008年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突出贡献奖。
联系我们
  • 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
  • 地址: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火车站南
  • 邮编:301500
  • 电话:022-69591668
  • E-mail:tjhuanxin@163
COPYRIGHT © 2020 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 ALL RIGHT SERVED 网站建设: 天津杰盟网络科技 津ICP备18002038号-1

在线客服

官服微信